水濕內停證為證候名。指水濕停聚體內,以肢體浮腫,小便不利,或腹大痞脹,身體困重,舌淡胖,苔白滑,脈濡緩等為常見癥的證候。那么,水濕內停吃什么中成藥呢? 1、五苓散 《傷寒論》記載著為常用方,其組成為豬苓9g、澤瀉15g、白術9g、茯苓9g、桂枝6g,具有利水滲濕,溫陽化氣之功效,主治內停水濕,凡脾虛不運,氣不化水之水濕內停,小便不利,或為蓄水,或為水逆,或為水腫,或為痰飲,或為泄瀉等,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。 2、至寶丹 雄黃、朱砂、琥珀、牛黃、冰片、麝香等。至寶丹的藥理作用:蘇葉、羌活、蟬蛻、薄荷解表發汗退熱;神曲、麥芽、山楂、檳榔消食水導積滯;陳皮、藿香理氣和胃止嘔;白芥子、膽南星、川貝母降逆止咳化痰;茯苓、滑石滲濕清熱利水;天麻、鉤藤、全蝎、僵蠶、白附子平肝熄風定抽,雄黃、朱砂、琥珀鎮驚安神;牛黃、冰片、麝香清心開竅醒腦。 3、滌痰丸 青皮(去白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京三棱(煨,銼碎)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大黃(濕紙裹,煨令香熟)1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黑牽牛(微妙)2兩。功效:升降滯氣,清膈化痰。主治:三焦氣澀,痰飲不利,胸膈痞滿,咳唾稠濁,面目熱赤,肢體倦怠,不思飲食。 4、濟生腎氣丸 中成藥濟生腎氣丸的主要成分為熟地黃、山茱萸(制)、牡丹皮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肉桂、附子(制)、牛膝、車前子。具有溫腎化氣,利水消腫的功效。用于腎陽不足、水濕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、腰膝痠重、小便不利、痰飲咳喘。 5、香砂六君子丸 共研細末,每料用生姜、棗子各30克,煎湯代水泛丸,如綠豆大,約成丸300克。每日二次,每次6克,食后開水吞服。 含木香、砂仁、陳皮、制半夏、黨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炙甘草,每次6-9克,一日2次。益氣健脾,和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