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錄糖尿病酮癥治療原則1、糖尿病酮癥治療原則 補液:必須快速補充足量液體,恢復有效循環血量。原則上先快后慢。當血糖>16 7毫摩爾/升(300毫克/分升)時,采用生理鹽水,以每小時500~1000毫升速度靜脈滴注;當血糖為13.9毫摩爾/升(250毫克/分升)時,可改為洲葡萄糖液靜脈滴注,速度減慢。治療過程中必須嚴防血糖下降太快、太低,以免發生腦水腫。對老年患者及心、腎功能障礙者,補液不可太快,宜密切觀察。 2、什么是酮癥 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胰島素治療中斷或劑量不足,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遭受各種應激時,糖尿病代謝紊亂加重,脂肪分解加快,酮體生成增多超過利用而積聚時,血中酮體堆積,稱為酮血癥,其臨床表現稱為酮癥。 當酮體積聚而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時稱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。此時除血糖增高、尿酮體強陽性外,血pH值下降,血二氧化碳結合力小于13.5mmol/L。如病情嚴重時可發生昏迷,稱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。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,在胰島素應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。 3、糖尿病酮癥的癥狀 糖尿病癥狀加重煩渴、尿量增多,疲倦乏力等,但無明顯多食。 消化系統癥狀食欲不振、惡心、嘔吐、飲水后也可出現嘔吐。 呼吸系統癥狀酸中毒時呼吸深而快,呈Kussmonl呼吸。動脈血PH值低于7.0時,由于呼吸中樞麻痹和肌無力,呼吸漸淺而緩慢。呼出氣體中可能有丙酮味(爛蘋果味)。 神志狀態有明顯個體差異,早期感頭暈,頭疼、精神萎靡。漸出現嗜睡、煩躁、遲鈍、腱反射消失,至昏迷,經常出現病理反射。 其他,廣泛劇烈腹痛,腹肌緊張,偶有反跳痛,常被誤診為急腹癥?梢蛎撍霈F屈光不正。 引起糖尿病酮癥的原因1、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。 2、胰島素對抗性調節激素(如胰高血糖素、兒茶酚胺、皮質醇和生長激素等),特別是胰高血糖素升高。 3、因高血糖而導致的腎臟滲透性利尿造成的。由于胰島素及升糖激素分泌雙重障礙,患者體內葡萄糖運轉載體功能降低,糖原合成與糖的利用率下降,糖原分解及糖異生(由簡單的非糖前體,如乳酸、甘油轉變為糖的過程)加強,血糖顯著增高。 同時,由于脂肪代謝紊亂,游離脂肪酸水平增加,給酮體的產生提供了大量的合成原料,最終形成了酮癥酸中毒。 誘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原因主要為感染、飲食或治療不當及各種應激因素。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傾向,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誘因作用下也可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。 糖尿病酮癥的治療方法一般治療措施 抽取血標本,送檢診治DKA所需各項化驗,如血糖、血酮、血pH及CO2CP、BUN和(或)Cr、Na、K、Cl-等。必要時血氣分析或血漿滲透壓檢查。并留置針頭即刻連接輸液裝置。 采集尿標本,記尿量,并送檢尿糖、尿酮、尿常規;杳圆∪藢蚝罅糁脤蚬,記錄每小時和24h尿量,并可按需取尿監測治療中尿糖及尿酮的變化。 昏迷患者,或有嘔吐、腹脹、胃潴留、胃擴張者,應插入胃管,持續胃腸減壓或每2小時吸引1次,記錄胃液量,注意胃液顏色等變化。 按一級護理,密切觀察T(體溫),P(脈搏),R(呼吸),BP(血壓)四大生命指標的變化;精確記錄出入水量和每小時尿量;保持呼吸道通暢,如血PO2<80mmHg者給予吸氧。根據所得監測資料,及時采取相應有效治療措施。 小劑量胰島素治療。DKA發生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缺乏,因此治療關鍵首要的是迅速補充胰島素,來糾正此時的急性代謝紊亂所致高酮血癥和酸中毒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推薦臨床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。
|